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利好政策的出台与推进,防水行业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与之相对,无证生产、以次充好、制假售假等一些突出的质量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产能严重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行业集中度低等问题也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行业标准建立与完成,作为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竞争门槛,提升行业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不论是防水企业,还是协会或是政府有关部门,都应当将其作为提升质量,促进发展的重要抓手。
国家高度重视标准建设
标准事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企业组织生产和经营的依据,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当然,标准的意义也不仅于此。企业如果想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必须坚持执行高标准,有过硬的产品品质。
因此,近年来,国家对于标准的定制与完善越发关注。2015年国务院颁布《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其中提出,现有的标准体制政府与市场的角色错位,市场主体活力未能充分发挥,既阻碍了标准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又影响了标准化作用的发挥。
随后,国家又陆续出台了《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和《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等政策文件。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市场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到2020年我国在主要消费品、装备制造、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及新兴产业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培育目标。
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是通过高水平标准引领,增加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鼓励性政策。该制度以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为基础,通过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调动标准化技术机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平台型企业等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企业标准水平评估,确定企业标准“领跑者”,营造“生产看领跑、消费选领跑”的市场氛围,从而以标准领跑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引导市场资源逐步向领跑者企业倾斜。
事实上,2017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就开展了“标准领跑者质量监督助力”活动,支持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制定实施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能够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接轨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发挥“标准领跑者”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进更多生产企业实施高标准,以质量监督促标准升级,以标准升级促质量提升。
2017年住建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征求工程建设标准体制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团体、企业标准,政府主导制定的推荐性标准逐步由社会承接;要将技术指标水平全面提升至国际领先、先进,促进我国工程建设水平整体稳步提升;技术表达方式要全面适应国际化需求,在内容要素、指标构成等方面,提高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
防水行业标准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防水行业标准体系比较完备,基本能够涵盖现有的防水材料并涉及防水功能的建筑物各个部位,能够对行业进行相应约束。
根据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防水材料标准汇编(2017)》,截至2016年底,现行防水材料产品标准共84项,其中国家标准43项,行业标准41项,涉及建筑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建筑防水密封材料、刚性防水和堵漏灌浆材料等类别。
同样地,也有《地下防水工程技术规范》《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建筑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程》以及《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标准规范对防水施工和工程验收作出了规定。
但现阶段的防水标准也同样存在着标准老化、滞后、未能得到贯彻执行等问题,不但不利于防水产品、工程、服务品质提升,对于行业转型发展更是毫无益处。
有业内专家表示,我国防水工程标准,首先在对技术水平的要求方面就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差异,如地下工程Ⅱ级设防允许存在湿渍等渗漏水现象。基础研究薄弱,防水系统的设计仍以材料性能为重,不能从防水工程需要出发提出对材料的技术要求,导致标准规范中材料不分性能差异,一律效果等同的现象突出,难以通过标准规范淘汰落后产品及技术。
而发达国家标准则更为规范严格。比如,奥地利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中,基于建筑损坏后果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将屋面工程划分为K1、K2、K3共3个等级,并对不同等级下的防水卷材最小厚度做了规定,操作规程和检查标准十分详细,更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每个工序都有具体的可以量化的规程和标准,且标准要求更严格,评分要求更细致,具有客观实在性,不因个人而改变。
此外,在防水标准的执行方面,存在着标准的相关要求不能在实际操作中全部执行的情况。一方面,大量不符合标准的“非标”产品被大量生产、销售、使用,在市场上占据了相当的份额;另一方面,防水工程不按标准施工现象比比皆是,基面清理不到位、卷材搭接部位不严密、防水涂料涂刷次数和高度不足等现象屡见不鲜。
标准提升亟需行动
防水是一项系统工程,方案设计、材料选择、标准施工、严格验收等各方面环环相扣,才能保障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为此,就更需要符合防水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需求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防水企业的生产和施工进行约束,在保障防水产品质量的同时,借用标准之力淘汰行业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促进行业有序发展。正因如此,防水行业标准提升亟需行动。
目前防水行业许多国标并非行业内最高标准。如此,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从国家宏观发展出发,充分考虑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对标准进行更新,使其更适应国家发展政策和行业发展需要。同时,为了让制定或修改的标准更贴近实际,标准的编制单位也应当进行调研,广泛听取和吸纳意见,尽可能的填补现有标准的空白,修改不合理或滞后之处,以保证标准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国家标准常常是妥协的产物,更多起到‘保底线’的作用,龙头企业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才能真正‘拉高线’。”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副会长陆燕荪曾在采访中表示。因此,防水行业也应根据国家的部署,优先规划和设计本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框架,系统开展整合工作。优先制定通用性强、覆盖面广的全文强制标准,形成强制标准与推荐性标准配套协调的标准体系。比如,行业协会可以发挥自己深耕行业、技术力量强等优势,通过调研,广泛听取和吸纳意见,灵活快速地制定团体标准,填补行业新技术、新产品等空白。
而企业为了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更应当把做高水平、有竞争力的标准提上议程。同时,依据该标准要求企业生产、销售、施工等方方面面,使产品质量取得进步,提升市场话语权。
同样地,标准在制定后,如果不能得到贯彻和执行,就无法起到约束和规范产业的作用,更无法起到引领行业向新向好的作用。防水行业中,就大量存在着“非标”产品、不规范的施工,不但影响了防水质量,更加剧了建筑渗漏的情况。因此,不但企业、行业要自觉依规生产,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加大对不按标准进行生产、施工行为的查处力度,保证标准能确实落地执行。
以标准全面提升推动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在很多专家看来,这是解决防水行业当前存在的各类问题的一剂良方。因此,提升防水行业标准刻不容缓。(段丹晨)